close

最近看到篇文章,從曾雅妮奪冠看心理諮商的運用


讓我想到:對耶,這不就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嗎
當我在跟別人介紹我的工作性質的時候
常常會用疾病、偏差行為等等形容詞
自以為可以讓對方更好理解
但其實默默的加深了對方認定:「來找心理師就是心理有病」的思維
看到這篇的最後一段寫著



曾經在接案的時候,有案主跟我說,第一次來的時候,覺得自己很糟才會接受諮商,
但來了幾次後卻發現每次離開都會有所提升,越來越覺得諮商是一種讓自己越來越好
的過程。從認為自己很糟而接受諮商,到相信自己選擇諮商讓自己更好,更揭露了心
理諮商可以是「我有問題」的自我標籤,或是「我選擇讓自己更好」的選項,端視於
民眾對於心理諮商的了解與運用程度。





我想,要讓案主或是社會大眾有「我選擇讓自己更好」的思維,那當我在介紹自己的
工作任務的時候,也開始要用這樣的思維才是。




這又讓我想到前幾天偶然看到「非關命運」這個節目的時候,我並不清楚節目想要傳
達什麼樣的意念,但是我看到了幾位來賓的抬頭,清楚的寫著「心理諮商師」、「精
神科醫師」,就讓我感到很開心,那表示我所工作的這個領域,已經逐漸讓人所瞭解
,不再誤以為臺灣有心理醫師,而是分別有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師。臺灣沒有「心理醫
師」,只有「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師」,如果需要藥物、診斷協助,請找精神科醫
師,如果需要談話請找心理師。找心理師談話不代表你有病、你不好,而是代表「你
想讓自己更好」!




除此之外,也總有些人會直接要我給建議,他們認為身為一個心理諮商工作者,就是
要能給建議好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或是以為談話一次就有如仙丹一樣,心情會立刻
舒暢許多。其實,心理師無法也不能給你實質的建議,無法幫你立刻解決問題,心理
師能做的是支持和協助你看見更多的自己,讓你能在被接納後展現出更多美好的部份
。也就是,如果你想吃魚,我們不會直接給你魚,也不直接告訴你要用釣竿還是
網子哪個比較好。沒有哪種釣魚方式是絕對的好,我們相信每個人會有屬於自
己的釣魚方式,因此我們會跟著你一起找到適合你自己的釣魚方式!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泰安 民宿 馬力十族
    全站熱搜

    一起旅行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